close

上一篇文章提到養魚可以很難也可以很簡單,重點在了解魚的習性。如果你問有養過魚的人,養魚首重什麼?

有經驗的人一定會回你這句”養魚先養水”。大哉問,這句話是什麼意思?

我個人覺得這句話其實包含了兩個層面”作水”與”養菌”。所以,接下來我們就來談養水吧!

1. 作水

 什麼是作水,為什麼要作水?我以花蓮的水質來說明。

 花蓮水質  

 以前,就有聽說花蓮的水偏鹼偏硬,但還真不知是這麼嚴重。要知道,我們養的觀賞魚其實源頭都來自世界各地,最大宗的還是來自南美的亞馬遜河。

 所以,當你看到一條魚,就要先想想”他 or 她”到底是來自何方?他的原生環境?當他的原生環境和我們的環境不一致時,一下水可是會水土不服的。

 例如,在花蓮若想養原生自亞馬遜流域的魚,要知道此處的水的偏酸偏軟,這時候我們就得”作水”,將花蓮水作成和亞馬遜河接近的水(當然不可能100%一樣,只能接近。)

 將偏鹼偏硬的水變成偏酸偏軟的水,這時候就要用到軟水樹脂。軟水樹脂有陽離子交換和陰離子交換兩種。陽離子交換又有分氫型離子和鈉型離子兩種。

 氫型離子樹脂,可透過釋出H+取代硬水中的Ca2+與Mg2+等離子,將水由硬變軟,且由於H+增加,也降低了pH值。

 鈉型離子樹脂,一樣可以取代Ca2+與Mg2+等離子,將水由硬變軟,但由於增加的是Na+離子,所以pH不會變動。

 這是兩者的差別,當樹脂的作用減弱時,也影響了樹脂的還原方式。

 所以,養魚的標準動作 1.選擇喜歡想養的魚 2.將水調整成合適魚生存的條件。 而利用離子樹脂可以完成第一步。(但這也只是第一步而已)

 好了,”作水”就先說到這。接下來談”養菌”。

2. 養菌

 養菌,要養什麼菌?很多人會告訴你要養”硝化菌”,但完整的答案應該是”異營菌”和”硝化菌”。為什麼這些菌種這麼重要?

 魚缸和河水最大的差別,在於魚缸是封閉的系統,是固定水在循環,河水則是開放式的,隨時會有新的活水進來(這時候就會了解換水的意義與重要性。)

 所以,我們每天餵食魚之後,魚的便便排泄物,久了就會累積在魚缸之中,排泄物之中含有氮,氮會形成氮的化合物,某些氮的化合物會造成魚氨中毒,導致魚的死亡。

 但藉由菌種的作用,可以將 排泄物->分解成較小分子(氨化作用)->硝化作用->分解成對魚無害的離子。完成的程序如下圖所示(取自 Aaron Liu網誌)。

 完整N循環  

 而養水的過程,其實也就是在養這些菌種。所以,下次在新設魚缸時,不要先急著去買魚,在菌未培養起來時,這些魚很可能會成為先烈啊。

 正確的作法是:

 1. 先要有自己想法,到底要養什麼魚?種什麼水草?用什麼硬景觀(沉木、岩石)?用什麼底砂?這會關係到水質參數的設定。

 2. 先設好魚缸,將水草和景觀先弄好。將作好的水開始運作,但水不是空轉,我們知道這些菌是需要食物才能生存。所以,一小部份的先趨是必要的

  (我的作法是放蝦,一方面可以除藻、一方面也可以提供食物成菌吃)(還有一個方式是設缸之初就直接下菌種,可以加速菌種的培養)。

 3.等到魚缸(系統)真的穩定下來了(水質清徹,無味,先趨依然健康,一般是一個月),這時候就可以真正迎接心愛的魚回家了。

      只要好好的對溫和對水,相信你的魚一下缸,應該會健康的游來游去。

 

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了解,"養魚先養水"的真正意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y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